误打误撞的社工路

2017-09-11 14:37   南开社会工作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07年进入南开大学的时候,我是全班学生中唯一一个第一志愿报读社工系的,往前几届看可能我也是唯一一个。

专栏前言

阳光照进窗里,我们在九月里静候着生活的给予,温暖和煦,平和安静,一如孟彤,美好在心,岁月不败。

孟彤是个明媚的女子:因内心的热爱与善良而生出的一种体恤式温柔,散发出一点一滴的温暖,成就着别人和自己的幸福。

在纷扰世间的步调里,孟彤有着自己的节奏,不动声色地坚持,初心不染纤尘,不畏艰难,保持努力已成为生命中的寻常事。所以那些恰如其分的机会,也在适当的时机出现。误打误撞的社工路,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积淀。

非常喜欢孟彤的生活态度,看似轻松驾驭的平衡,实际充满着智慧与能量。我尤其喜欢孟彤在事情处理妥帖后,享受美食的那般单纯与快乐。愿孟彤,每天的忙碌,都在做自己喜爱的事。

愿被这世界温柔相待,许你一个更好的未来

特别感恩母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反思过往的十年,牢记我是从哪里走出来的,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2007年进入南开大学的时候,我是全班学生中唯一一个第一志愿报读社工系的,往前几届看可能我也是唯一一个。

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很喜欢哲学和社会学,但是高三报考的时候偏偏发现南开在家乡省份没有社会学的招生计划,便填了社会工作。

就这么误打误撞的进了社工系,一路读到了博士学位。

01

南开初见

读大学的时候我特别“正能量”,学习很拼,也很积极的参加社团和社会活动,每天马不停蹄,过得很充实,因此也有些找不到重点。现在回过头来看,有几件事情对我的学术研究有很大影响。

第一件事情是大一上“社会工作概论“这堂课。

陈钟林老师让我们十一假期期间访谈弱势群体并写一个小报告。作为刚刚高中毕业初入社会的一个大学生,我对弱势群体的概念还不是很明确,只是随机访谈了学校门口的几位小商贩,有做鸡蛋饼的、卖鱼的,也有夜市摆摊的。他们都是从外地携家带口来到天津的打工者,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他们不辞辛苦的在城市里奋斗着,也无时不在担心着诸如儿女教育、婚事这些人生大事。后面每当谈到中国流动人口、流动儿童的课题,我都会想起做访谈的那一整天,初次深入接触这些劳动者的情景给我带来的震撼。

微信图片_20170911143446

(2010年参与实习活动)

第二件事是2010年暑期在台湾实习。

南开大学社工系的本科教育水平属于全国前列,不仅有亲切负责科研水平高的老师们、知识丰富内容深入的课堂教学,也有提供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专业实习,更有若干国际交流项目。在天津的实习过程中,我陆续接触了老年社会工作、社区矫正、儿童家庭社会工作等等,并把最后一项作为我的毕业论文和学术研的主要方向。

2010年暑期,我有幸参与了由暨南国际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组织的“2010年大陆地区社工类科大学生暑期来台实习活动”,接触到了发达地区比较完善的社会工作制度、专业的社会工作实务、多样的NGO与服务,以及成熟的社工培养教育体系。我的实习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成长于贫困家庭的小朋友和一些行为有偏差的青少年,通过观摩和参与若干个案和小组工作,收获颇为丰富。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留学的想法重新萌发出来,也大致确定了研究上的兴趣点,并且通过实习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至今也同我一样,活跃在社会工作的实务、教学或科研领域。

02

香港深造

我在香港大学的生活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先取得了哲学硕士学位,才基本上告别了学术小白的阶段。之后继续跟随硕士的导师陈高凌老师读博士,三年里一路小跑又拿到了博士学位。

相比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硕士和博士的生活虽然简单了许多,但也过得非常充实。硕士第一年的学习和科研压力很大。2011入学的那一年,我是年龄最小的,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科研经历几乎等于没有,偶尔还有老师很尖锐的批评我,所以一来到港大就懵了。还记得那时晚上常常一个人在码头上吹风,晚上喝点酒才能睡着。特别感动的是导师从来没有批评我或者催促我,一直很耐心的指导我,几乎是手把手的教我做文献回顾,也叫我对于批评心态要摆好(比如,做研究就会经受批评;批评只是对事不对人,对人的批评常有偏颇你可以忽略掉;批评别人是一件很容易而许多人又很乐意去做的事情),使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许多。由于导师的指导,少走了一些弯路,硕士论文开题答辩前便作出了一些成果,因而很顺利的完成开题答辩,也很早就写完了毕业论文,2013年九月正式开启了博士生活。

微信图片_20170911143517

韩国参加学术会议

博士三年过得紧张但是享受。首先是因为本科时候比较高的GPA,多拿了一小笔奖学金,在香港的生活得还算惬意。由于硕士阶段的积累,博士的文献回顾做得很快,第一年准备博士研究题目的时候没有怎么折腾。第二年,通过同学军芳姐的帮忙,联系到了调研地点,两个月下来数据如期收集完毕,质量也比较好,加上自己亲身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于研究对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回到学校之后就马上开始录数据、做分析,研究结果基本符合了自己猜想。博士第二年的最后两个月,我到美国的史密斯学院交流了两个月,上了几门临床社会工作的课程,算是给自己的一个小小放松。博士最后一年更是过得飞快,写毕业论文,整理发表文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找工作,旅行,毕业答辩,跟一起奋斗的小伙伴们吃喝告别,学生生涯到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03

在港工作

因为家庭原因,我没有回到大陆工作,而是留在香港,从博士后开始,一边参与研究项目,一边教课,希望可以通过努力,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在香港找到教职工作。

我参与的研究项目基本延续了原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青少年的成长做一些初级预防项目(primary intervention program)。博士后的第一年我也有幸被分配到教学任务,课程内容是培养服务型领导力,是服务学习的一个分支。今年五月,跟随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项目一起,我跟学生们到柬埔寨学习和交流。课堂上除了港理工的本科生,也有金边大学的学生,在不熟悉的环境集中两周时间教完一门课程,既是难得的机会,也是很大的挑战。当然,随着这门课的完成,初出茅庐来教书的紧张感也烟消云散了。

同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相比,哪怕是柬埔寨的首都金边,仍然是很落后的面貌。有很多外国的志愿者在当地长期的从事志愿工作;我们也有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留在当地做服务,教小朋友英语,搭建教室,帮村民安装太阳能板,普及基本的卫生常识。这些来自发达地区的年轻人,可以看到世界上有一些角落是落后的,愿意来到这些地区帮助有需要的人,着实让我非常的感动和敬佩,也感受到了自己从事的研究与工作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170911143541

微信图片_20170911143544

上图:我们的服务对象-金边乡下的小朋友 下图:为孩子们搭建的教室

04

未来期许

我一直在关注南开社会工作这个公众号,认真看了很多同学和朋友笔下的老生谈,也思考南开、社工、南开社工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们常说社工是个助人的专业,在我看来,助人自助,既包括帮助别人,也包括帮助自己。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与自己对话,找出困惑的源头,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平复情绪,分析解决方案,是社工专业本身对我们的馈赠。通过我有限的观察,港大社工系的博士生们大概是所有博士中最积极和放松的,这和社工专业本身互帮互助、相互关心的特点密不可分。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我最珍视的部分,且把它融入自己的血液里。社会公平与正义,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等等,是我做人、做事和做学术牢记的准则。社会工作给了我们一把尺子去丈量社会的良心和价值,也给了我们安身立命的自信。一个人的价值不应是一味的向上攀附,而是要常常看到下面的人,那些勤劳善良却因缺少资源和机会没有被社会温柔相待的人。

我想这也是南开人、社工人的使命所在,给更多人一个更好的未来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