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案例】我为群众办实事之智能手机学习班

闫丽泽 2021-07-09 10:3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提及智能手机学习小组永远是毫无存在感一般的存在,业内社工以专业性自居,提供手机班教学服务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与服务所产生的成效难成正比,所以不屑于在手机教学服务投入过多,熟不知这类土里土气的服务活动真切地能满足服务对象的迫切需求,为服务对象带来极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的老年智能手机学习小组一直是藏龙卧虎一般的存在,小组的服务对象有的是八九十年代的本科生,有的是专业领域的工程师,亦或是名校清华的毕业生,但是无论此前的人生履历多么的踌躇满志,此刻面对方寸之间的这块玩物所产生无力感、低效能、自我否定迫使每一位饱经世间风霜的老人们沦为“智能时代的文盲”。

提及智能手机学习小组永远是毫无存在感一般的存在,业内社工以专业性自居,提供手机班教学服务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与服务所产生的成效难成正比,所以不屑于在手机教学服务投入过多,熟不知这类土里土气的服务活动真切地能满足服务对象的迫切需求,为服务对象带来极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图片1

手机班课程进行中

社会工作的本质就是提供服务,能够识别、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并通过服务的设计与提供能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既是社会工作专业性的体现。存在比成功更重要,智能手机学习小组服务的开设并不能为社工站的影响力带来多大的收益,也不是获得落地方认可的有效途径,更不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但是对于一位迟暮之年的老人来说这是步入智能化时代重要的一级台阶。

青合站借鉴“任务型教学法”,将按部就班的手机教学教案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简化教学过程并且用语言勾勒出一个实际运用的环境,让社区老年人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下“做中求学”。以过年为契机,青合站智能手机学习班在“如何拜年”的任务模块中向社区老年人讲述“高德地图”、“短信编辑”、“微信消息”等技能,在“如何做年夜饭”的任务模块中向社区老年人讲述“浏览器的使用”及“抖音的使用”等技能。与其单向灌输倒不如在体验中学,在社工勾勒的环境下给予老年人使用难题,学会某项手机技能后在相同的环境下模拟使用,既能明白手机功能的内容也能理解手机功能的使用环境。例如为了更加便于老年人掌握下载应用这项技能社工运用了更加贴合生活的教学语言,将应用商店类比菜市场,下载应用软件的过程比作是去菜市场买菜,花钱买菜相当于花费流量或占用无线网。通过借助熟悉的事物类比于新鲜事物降低了老年人的学习门槛,赋予老年人更多的学习主动性。

图片2

向众人讲解手机搜索功能使用

接纳、同理、共情是社会工作者践行社会工作实务重要的专业价值观,接纳于老年人液态智力下降的实情,同理于老年人接收新事物慢的特性,共情于老年人陷入数字鸿沟的困境,在价值观的指导下提供服务的过程能够加强服务对象接受服务的体验感及参与感,也是彰显社会工作的专业性。

以需求为根基,靶向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评估、更新服务对象的需求,并以此指导社会工作实务工作,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保持社工的专业感觉是极为重要的。有的服务对象特别渴求微信视频通话,说不定在他的心底一定有一个牵挂的人,有的服务对象会咨询何为“B站”,可能他正受限于祖孙两辈之间的代沟。能够给远方的牵挂去上一通电话,能流畅地回答孙辈的天马行空,这何尝不是一种助人,谁能谓手机班微不足道呢。

“孩子忙啊,到家就急急火火,不敢问。”“年轻人会的我也想学会。”“我就自己一个人生活。”手机的背后尽是悲凉,落入俗套的手机班却满载希望。奔波数十载,撑起了一个家庭,献力于国家建设,晚年得闲,愿习得手机使用以便利于生活,这小小的心愿就让社工帮他们实现吧。

作者: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闫丽泽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