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记录或纪念某事,便会在一条长绳上系下一个又一个的结,这个结的名字被称做“年”。在济南市经十路南的一个美丽院落里,我作为一名一线社工,已经打了11个“结”,度过了11个年头。我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说:“社会工作的真谛在于聆听,聆听案主的心声,聆听自己的回应,聆听社会的呼唤!”我认为,这句话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一名一线社工的平凡和执着。
每到周三上午,在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的活动室里,都会不时传来阵阵歌声,这歌声或激昂高亢,或优美舒缓,或磅礴大气,或悦耳动人。这是我们福利院“夕阳红”合唱团的成员们正在排练歌曲;而在下午,同样的地方,却又是另一番不同的场景,活动室里挤满了爱心院的成年智力障碍服务对象,他们在社工的指导下,一遍一遍地练习着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爱心院的服务对象缺少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记忆力有限,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模仿能力却很强。
在我看来,他们的变化尽管缓慢,但却是渐进的,需要一点一点的努力与坚持。为成年失智者做康复训练特别不容易,社工的脸上被吐口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服务对象从不能用话语表达到能够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无法辨别颜色到能准确地说出每一个颜色,从肢体动作无法协调到能够整齐划一的表演《幸福拍手歌》……这一次次的进步和改变,让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专职社工都倍感欣慰。
“夕阳红”合唱团和成年失智者康复训练,都是近几年福利院社工重点开展的专业服务项目。从2011年7月至今,我带领社工团队先后推出了像合唱团、失智康复训练等兴趣爱好小组活动和康复项目14个,极大满足了社会福利院各类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了以全院各类服务对象为本。
在社会福利院的服务对象大多为孤寡老人,他们的人生都比较坎坷,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长期的曲折人生经历和身体上的残疾造成了这部分老人的偏激、易怒和冲动的性格。在初来福利院的两个月中,我经过接触老人和院里的职工发现,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谩骂、造谣、以强欺弱等不好的习气存在,而且这些习气在短时间可能无法改变。他们看待问题,很偏激,往往看待对与错,公平与不公平没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偏袒自己就是公平,否则就是不公平。遇事总想着贪便宜,多拿多得。经过了解,我决定先从这方面入手。我通过运用专业的价值观和方法技巧,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并开展了小组活动。特别是康乐性质的游戏小组活动,为老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搭建了一个可控制的交流平台。
杨大爷年轻时是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一次意外,与其他工友发生了冲突,年轻的杨大爷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无期徒刑。紧随其后的不单单是无穷无尽的牢狱生活,还有家庭的分崩离析、失去爱情、缺少支持。
第一次见到杨大爷,我能感受到杨大爷对生活的冷漠和麻木,我知道自己需要找机会让这位杨大爷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作为社工的我,一步步地接近并引导着杨大爷融入到福利院老人的生活中去,教他用智能手机和电脑,找他喜欢看的老电影给他看,让他跟着其他老人下棋、打牌,领着他参加我们组织的福利院老人小合唱队。看着一天天开朗,有了笑容的杨大爷,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工作的成就吧。
当我以为,杨大爷很快就会像其他老人一样,在福利院里快乐养老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生打乱了我的计划,也让我几个月来的努力近乎白费。
脑血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对于近70岁的杨大爷来说,这几乎导致他剩余的日子要在病床上度过了。经过医生的抢救、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杨大爷的病情基本稳定了,但是当我去医院看望杨大爷的时候,他言语不清、行动不便、表情呆滞,我知道,他刚刚重燃的生活的希望之火,又一次熄灭了。
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先生的笔下是非常美丽的,但这一年的冬天,对杨大爷来说可以算是异常痛苦。他又一次恢复到了刚来福利院时的样子,不再搭理其他人,对自己没有了信心,甚至开始拒绝配合院里大夫的治疗。为了让老人能够尽快恢复,食堂为他准备了病号饭,护理人员常常自掏腰包去买些水果,而我们社工,则几乎穷尽了所有办法,我甚至咨询过我的督导,是否能够开展针对老人的临终关怀。
杨大爷的不配合严重影响了他的康复。对于护理人员买来的水果,他既不感激也从来不动;对我们所开展的情绪疏导,他完全没有反应;对医生的治疗,他也不配合。整个福利院上下都很着急。
有一天,我看到杨大爷步履蹒跚的不停地进出厕所,一小时数10次,痛苦的表情让他人不知所措,同时他对工作人员的问询也一概不理。不知情况的我还在准备耐心的劝导杨大爷,却被他一把推开了,他再一次艰难的移动到厕所。似乎是觉得刚才的举动有些过分,杨大爷回头看了我一眼,我敏锐地抓住这个时机,跟他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交流。
“怎么啦,杨大爷?哪里不舒服?”我知道他耳朵有些背,我用很大的声音说道,而回应我的则是我也不清楚的只言片语。我马上跑下楼,拿了笔和纸去找杨大爷,递给他。杨大爷健康的时候,仅仅认识简单的几个字,但此刻,这似乎成为交流的唯一方法。经过交流,我终于得知了杨大爷今天痛苦的原因,原来,老人已经两周没有大便了。我一边让杨大爷不要着急,一边跑去找护士长和大夫。当得知老人已经两周没有大便的时候,护士长马上取来了开塞露,并帮老人进行灌肠,但都无济于事。
这样严重的便秘对于老人的病情十分危险,如果脑梗塞复发,后果不堪设想。短暂的思考后,护士长取来了医用手套,帮助老人一点点抠出干结的粪便。当一颗颗石子样的粪便砸落在痰盂里,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时,我的心难受极了,这样的痛楚,怎是常人能忍受的?痛苦解除了,老人的眼里含着泪,拉着护士长和我的手直点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
这件事之后,杨大爷改变了态度,对探望他的我开始有了积极的回应,同时开始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杨大爷的病情好转了许多,通过我们社工的心理疏导,人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杨大爷虽然还是说话不清楚,但仔细听还是能够辨别他表达的大体意思,这为我们社工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开始带着杨大爷参与各类活动。让他参加我们组织的简单而又不乏趣味的游戏,拉近他和其他老人的距离;让他参加我们的“时事新闻大放送”活动,了解最新的动态;让他同其他老人分享以前在工厂的岁月,怀念以往的生命价值;让他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以及不幸中万幸——来到了福利院这个大家庭。这些生活的变化慢慢地改变了杨大爷的内心,他开始变得开朗、爱笑,开始和工作人员开玩笑,开始继续让我教他用智能手机。我觉得,这就是我工作的成就,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这就是我——一个社工的荣光。
第二年的冬天,虽然还是有些寒冷,但是灿烂的阳光下,福利院的小花园坐着十多个老人晒太阳。难得的温暖仿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我领着老人们继续开展我的“时事新闻大放送”活动。这个活动属于一种类似于互动分享的小组活动,由社工引导,每个老人分享一条在电视、广播、报纸上看到的新闻事件,其他老人发表评论。
一个老人分享的一条新闻引起了杨大爷的注意:2020年4月,一位武汉女孩的爸爸因新冠肺炎去世。她将爸爸的遗体捐赠了,希望通过医学研究,能帮助人类早日战胜病毒。当时很多老人都发表评论,大家对这件事给予肯定和赞扬。
一天以后,杨大爷找到了我,跟我说了一个让我也十分震惊的消息。他用笔和纸,用零碎的语言向我表达:“自己死了之后,希望年轻人换上自己的‘零件’能好好活,希望科学家拿自己的身体搞研究,治好更多的人。”
当我最终反复确认了他表达的意思以后,我不由的肃然起敬。要知道,一直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国人的脑海中,“完尸”几乎是每个人的追求。一个老人没有多少文化,甚至说不出自己身体的哪个器官可以捐献,但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我想,这也许就是社会工作服务所带来的力量,让一个原本对生活没有任何信心的古稀老人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在老人看来,这也许是对整个社会善待他的最好报答。
十一年来,我一步一个脚印,在福利院不断创新社工服务,拓展服务领域。从仅仅针对自理孤寡老人的小组活动和个案工作,到针对新入住民政服务对象的适应性辅导;从简单的放电影活动到合唱小组、手工制作小组、书画绘画教授、电脑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从简单的面对面访谈到整合资源的一对一心理疏导;从每年春节、重阳的小型联欢会到联系组织全市各大艺术院团、驻济高校开展的持续一个月的老年文化艺术节和敬老活动月;从协助工作人员接待爱心企业到整合院内院外资源,个性化定制捐赠、主动联系企业单位寻求服务,拓展各类活动。这一项项的措施,是我在专业服务中不断秉持社工价值理念、进取向上的探索成果。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蹄疾步稳。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句话生动展现了新时代14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改革创新的奋进姿态。作为新时代的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一定会主动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发光发热。
作者:孙浩
单位: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派驻济南市社会福利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