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怎么管?和平里街道居民抱团自管社区 234个居民组织社区当物业

2013-11-15 17:14   北京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老旧小区怎么管?和平里街道居民抱团自管社区 234个居民组织社区当物业

通讯员 徐光晔 乔斐

在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的20个社区内,每个社区都有几个由居民自己组织的“公益组织”。他们每天的活动,囊括了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据统计,在和平里的辖区内,这样的自发性居民组织达到234个。这些自发性居民组织,弥补了老旧小区缺乏物业的空缺,成了老旧小区自治的主力军。

小小社区里

竟有30个公益组织

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的下午,都是青年湖社区居民议事厅的活动日。住在上龙西里23号楼的付明光又把大伙儿召集在了一起。本次的议题是社区志愿者评星管理办法的修订。15位社区居民组成的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热心居民共同商议社区里的大小事。这样的活动自2009年起,已经坚持了4年。

“居民自己商量出来的结果,大家才更有动力去做。”社区书记邓益民告诉笔者,青年湖社区4100多户居民当中,只有1700户是住在相对封闭、有物业服务的小区内,其余都属于散居居民。这样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也没有保安站岗,所有的治安、环境建设以前都只能靠居民自己。

小区虽老,但居民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却没有降低。居委会就协调了热心居民,共同组成了居民议事厅,社区的大小事,居民自己做了主。现如今,还成立了居民自己组成的社区管理委员会。“以前付主任的工作都是我来兼,现在议事厅完成了居委会主导向居民自我管理的过渡,参与的人更多了。”邓益民说。

居民议事厅办得红红火火,让居民尝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甜头。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公益项目在居民们的“商量”下孵化出来。现在,青年湖社区里已有30个公益项目组织;其所在的和平里街道,20个社区分布着大大小小234个居民自我成立的社区公益性组织。

居民当志愿者

替代物业建设社区

4年来,通过居民议事厅,社区的热心人凑在了一起。大伙儿有什么需要,商量商量一起解决,做得不比专业的物业公司差。

社区的环境以前只靠几个保洁员打扫,根本忙不过来。议事厅就组织了志愿者,把每周五定为清洁日,组织居民们一起打扫社区卫生。“周一到周五,楼前楼后全都是戴着袖标的志愿者。还有好多居民跟着一起来,最多时能有200人。”付明光说,“从之前的没人扫,到现在的人人扫,效果能一样么!”

老旧小区停车难,家里有车的居民越来越多。青年湖东里的居民自己制作了一本停车通讯录,把车主挪车的电话收集起来。没花一分钱,将小区内的30多辆车停进了100平方米的院内。

居民做饭剩下的、抽油烟机里的废油,每两周都有低碳环保小组的公益组织来收集,做成肥皂再发给居民;社区内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每个月都由“亲情服务小组”里的11位热心人免费上门理发……这些由居民自己成立、互相帮忙的志愿服务,弥补了老旧小区缺乏物业管理的不足。

居民自发项目

政府设基金支持

居民公益性组织活动经费,大部分要靠居民自我筹集。但有些项目因为缺资金,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今年5月,街道鼓励所有公益组织参与优秀社区公益项目的评选,由街道财政专门拨款,设立了项目基金,奖励优秀的公益项目。

评选对项目的要求也很高。项目首先是社区居民所需要的,社区组织必须在社区备案管理,提交的项目书是否合理,项目经费的使用是否有不当的地方……所有标准都是按照北京市公益创投项目指标体系严格要求。

和平里街道社区办主任郭京丽告诉笔者,为了让这些居民自发组织的项目形成良性循环,街道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市社区建设理论建设最前沿的8位专家作为本次评选的顾问团。

经过前期征集、评审,近日有7个优秀的项目被选中,涉及机动车辆自管、文娱教育、助残爱老等多方面,资助金额共7万余元。“我们打算每年都会评选一批优秀的项目。”郭京丽说。

顾问团成员、北京社科院的教授马仲良对于这种居民自治、政府资助的模式表示肯定。他说,这种居民自发建设社区的形式,更能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对于缺少物业的老旧小区而言,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形式。

  • 关键字
  • 责编:swchina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