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自传《京生有你》

2020-10-21 09:21   公益时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20年,一手创办《公益时报》的刘京年届六十,其自传体新书《京生有你——〈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的公益人生》同年末问世,现起接受预购。

2001年6月1日,一张“不合时宜”的报纸在人民大会堂宣告创刊,当时有人说这张报纸至少“早产”了五年。

旋即,这个“早产儿”却走进了中南海、国务院、中直机关、民间组织、科研院校、企业,一路蹒跚着被公益行业和更广泛的人群认可,甚至大红大火,被盛誉为“公益救国军”。

从最初的羞于启齿,到某日突然蹿红后的不安,再到后来的引以为傲,它的创办人刘京如今已将这份报刊名作为其最响亮的名片——《公益时报》。

的确,遥想19年前,当一个冷门行业的基础砖瓦尚未得见之时,试问谁敢筹办这样一份注定入不敷出的媒体?是官,是商,抑或是一腔热血的民间人士?

然而,刘京还是办了下来,而今日回看他一路走来的身份变化,很难说是巧合还是注定——恰仕途一帆风顺之际意外从商,居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之位却艰难办报,于行业尚荒芜之时竖起民间公益与社会工作大旗,也许唯有此等“斜杠人士”才能携这样一张铅字纸在夹缝中逆境谋生,通权达变。

2020年,此“斜杠人士”恰值花甲,回首其人生,跌宕起伏,常平地起惊雷,若非传奇,也可谓“奇缘”。然而刘京还是选择将他与他最珍视的《公益时报》的故事作为人生主打,落于纸上,献与诸君,正是眼前这本《京生有你——〈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的公益人生》。

微信图片_20201021091635

“若说没奇缘,‘京’生偏又遇着它。”

《京生有你》,不仅记载了刘京与公益的奇缘,更从一个办报人的视角,回顾了中国当代公益前进之路上的种种不易,当然,也有苦尽甘来的重重硕果。

精彩节选

微信图片_20201021091849

2003年11月,《公益时报》与民间组织促进会等单位共同举办“首届跨国公司与中国公益事业高级论坛”。此次会议上,一位贵宾的到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曾是邓小平先生的座上宾,是美国著名的华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名誉院士、也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之一——朱传榘先生。受论坛邀请,84岁的朱老先生在大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我们做公益事业不是给人一口饭吃、也不是救一时之急,而是要富国强民,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不无遗憾地表示,尽管社会公益事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但偌大的中国对此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人屈指可数。

会议休息的短暂间隙,朱传榘先生发现了摆在会场内的几份《公益时报》,随即找到我,“狠狠地”夸赞了一番:“我看到了一张最好的报纸,看到了最好的文章,看到了一支最值得尊重的‘公益救国军’。你创办的这份报纸,是能够把公益与国家发展、民族大业相结合的第一公益媒体,是国家的功臣,我向你们致敬!我要把你们的报纸送给国家高层领导看看,还要推荐给海外华人精英。你们做的工作事关国家千秋大业,了不起!”

老先生越说越激动,当场承诺要和我并肩“战斗”,支持《公益时报》未来发展之路,动员海外华人力量共同托举起这张报纸,让中国公益事业可以星火燎原,越来越好。

我和朱传榘先生成了一见如故的“忘年交”,有段时间他经常突然萌发一些关于“公益”的灵感,然后马上就会打越洋电话给我,有时甚至是大半夜打过来说一通,他在那头说得开心,我在这头听得激动。有一次他在电话中说:“刘京,你是不是共产党员?我跟你说,公益可以让共产党员万岁!”“你知道美国发展得这么快是为什么?是基于他们形形色色的NGO组织,这只看不见的手如同隐形的社会网络,遍及全美,所到之处充满力量,硕果累累。”

17个春夏秋冬飞逝而过,朱传榘这位被誉为“公益传教士”的前辈和智者已于2011年离世,但他当年对《公益时报》莫大的认可和真诚的鼓励,至今令我感动铭记。

《京生有你》预计于12月上旬面世,现起接受预订,定价80元/本,可通过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付款。

微信图片_20201021091729

  • 关键字
  • 公益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