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高考:100个名词解释,看看你知道多少

2020-07-07 10:02   乐达社工微信公众号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工的“高考”:100个名词解释,看看你知道多少?

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也是具有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3.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各种他/ 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是社会工作中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被认为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或基石。

4.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5.受助者:又称“案主”“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服务的接受者。

6.社会工作价值观:指一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体系,是一整套指导专业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原则;是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指导实践的原则和理念。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原则:(1)无条件接纳;(2)尊重;(3)个别化;(4)自决权和知情同意(案主自决);(5)保密与相对保密;(6)非批判

7.现实性心理反应:指案主求助时出现的一种情绪和态度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对工作者的态度预期与现实差距之间的比较,以及求助时忐忑的心情。

8.显功能: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

9.潜功能:未被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

10.友善访问员:18 世纪中期,许多赋闲在家的中产阶级妇女自愿承担起访问贫困家庭的工作, 后来又直接服务于改善贫民状况协会和慈善组织会社的人员。

11.睦邻组织运动:也称社区睦邻运动,是通过对社区进行改良来实现助人目标的一场运动,其标志事件是英国牧师巴涅特,1884 年在伦敦东区所设立的汤因比馆(Toynbee Hall)。

1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由专业共同体(专业协会)指定的要求行业人员遵照执行,一套指导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活动,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13.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指对社会弱者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

14.库利“镜中我”理论(1)该理论认为自我是个体人格人特征和社会认同的认知和感觉。(2)库利是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的社会学家之一。(3)库利认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产生的。(4)自我意识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二是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三是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作出下一步的反应。

15.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社会工作者站对案主的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社工能够体会案主的情绪和想法、理解案主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案主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16.社区工作: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和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区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17.社区照顾:动员社区内的资源,满足社区内老人的各种需要,尽可能让老人留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照顾。

18.社区发展:由社区人民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创造力,以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

19.儿童社会工作: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

20.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21.同化:个体运用其既有基模解决问题时,将遇见的新事物吸纳入既有基模,此一新事物及同化在他既有基模之内,成为新的知识。

22.地区发展模式:地区发展模式是发动社区内不同人士和团体广泛参与,通过参与过程使他们达到自助和互助的目标,改善社区关系,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

23.青少年社会工作: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产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 使其发展至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24.老年社会工作:以老年人及其家庭为对象,旨在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社会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

25.怀旧:让老人回顾他们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感、尊严等多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

26.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服务。

27.医务社会工作:泛指医药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28.社会保障: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29.社会福利制度:指那些标准化并被普遍接受的角色、规范以及为人的社会化行为提供基本参照的系统。

30.公共福利: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福利又被称为“国家福利”。

31.社会服务: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改善其促进的活动。

32.社会服务制度:是指一整套目的在于改善公民生活素质的福利理念、资源、机构等构成的社会系统它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一样,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3.普惠性社会福利模式:是一种建立在高税收和高度政治共识基础上的社会福利,强调福利津贴的统一费率和社会服务中的普遍主义原则。这种社会福利模式强调政府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中的责任。

34.个案工作: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35.小组工作: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活动中获得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从而恢复与发展组员的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获得个人成长。

36.治疗小组:以帮助成员改变反社会的行为或非正常行为为目的开展的小组。

37.社会工作本土化:指产生于外部的社会工作模式进入中国,同其相互影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而发挥功能的过程。

38.人在情境中: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系,应该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即他的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运用于社会工作领域:应该注重研究案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人受到环境压力和人们彼此冲突的影响和困扰,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情境中人们的行动。

39.社会支持网络:个人能够获得的各种社会支持(如金钱、情感、友谊等)的集合,即以网络分析的方法对个人说活动的社会支持进行研究时,个人获得资源性的支持网络的网络框架,也是个人所属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

40.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41.人类行为: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要素合成的真题,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

4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会系统。

43.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部门或者机构根据社会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将社会政策转化成实际服务的过程。

44.社会工作研究:是一个获取知识、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研究者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搜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45.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即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46.社会组织: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庭、村社等初级群体;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47.社会整合: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提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人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

48.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者在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助人服务活动的过程。

49.优势视角: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强调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

50.社工介入:社会工作者旨在恢复和加强案主整体社会功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51.文献回顾: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学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52.社会群体: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53.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

54.功能主义:社会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社会某一部分运转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55.社会制度: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社会关系中,社会制度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制度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社会制度是一种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

56.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和社会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从而全面提升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与永续发展。

57.集中趋势分析: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

58.多元回归分析:用多个自变量来估计或预测一个因变量的数值,并了解这些自变量中的哪一个对因变量的影响力最大的方法。

59.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60.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61.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62.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

63.信度:又称为“可靠性”,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即: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64.社区治安:也称社区安全,所谓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机构),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秩序的有序状态。

65.差序格局:“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

66.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

67.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68.文化震惊: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6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优于他人的,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为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

70.社会失范:“失范”产生于社会所认同的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脱节【默顿-《社会结构与失范》】。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71.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其关注的重点是服务对象的外显行为,而不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其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常被用于儿童偏差行为矫正、戒毒等领域。

72.社会变迁: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结果的范畴。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

73.社会唯实论(派):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74.亚文化: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75.逆向社会化:亦称文化反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就是逆社会化。

76.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和首属群体。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例如家庭、军队中战友群体。

77.越轨行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

78.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和地理空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79.非正式控制:非正式控制又称非制度化控制,是指以风俗、习惯的形式控制社会成员的控制类型,虽然“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并无明文规定,但社会成员经过社会化过程后对此都已了然在胸。

80.家庭结构图:也称家庭树或家庭图谱,是以图形来表示家庭中三代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家庭结构图可以直观地提供有关家庭历史、婚姻、伤病等重要家庭事件、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互动状况等重要信息,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模式,服务对象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家庭服务对象的形象等。

81.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解决民众生活困难最古老的措施,也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

82.系统脱敏疗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系统脱敏法是一种利用对抗性反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使患者的神经过敏性或不良条件性情绪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除的行为治疗方法。

83.满灌疗法:也称暴露疗法,它与系统脱敏疗法正好相反。满灌疗法不需要进行任何放松训练,而一下子呈现最强烈的恐怖、焦虑刺激(冲击)或一下子呈现大量的恐怖、焦虑刺激(满灌、泛滥),以迅速校正病人对恐怖、焦虑刺激的错误认识,并消除由这种刺激引发的习惯性恐怖、焦虑反应。故也称为冲击疗法或泛滥疗法。

84.替代强化: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结果来自我调整或做出行为反应,而无需要通过多次厌烦的尝试来学习行为的过程。

85.社会唯名论(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

86.项目评估: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对社会干预和服务项目的概念化、设计、策划、行政、效果与效率等方面进行诊断和提升。

87.硬控制:指控制的手段和方式都依赖于社会组织的强制力实施的控制。国家,法律,纪律等。

88.软控制:指不依靠强制力,而依靠社会舆论,社会心理、社会大众传播工具等进行的控制,所以又叫舆论控制、心理控制,使用风俗、道德、信仰、信念等手段。

89.社会性别:即一般所说的性别。主要是指自身所在的生存环境对其性别的认定,包括家人、朋友、周围人群、社会机构和法律机关的认定等,是人基本的社会属性之一。社会性别理论从分析两性关系入手可以发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将社会性别理论变成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工具。社会性别理论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如何运用它来指导鲜活的实践活动也应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

90.案主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小组、团体、社区等。

91.抚恤:一般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我国优抚工作中的抚恤是指对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与的抚恤金优待,分死亡抚恤和残疾抚恤两类。

92.社区健康教育: 指以改变人们不良卫生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为中心内容的卫生宣传教育。

93.实地研究:研究者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后蕴含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是唯一一种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法。

94.政策落实:将已经操作化的社会政策进行实际运作。

95.历奇辅导:历奇辅导的定义包括4个元素:历奇活动、野外、个人及小组辅导、经验学习法。历奇辅导有4个训练模式:①“历奇波浪”——主要是活动讲解、过程和解说。②“野外挑战”——着重个人与大自然的挑战。③“情感反思”——指学员内在反思。④“多元创意”——包括利用音乐、戏剧、手工艺等多种方法带出重点。

96.矫正社会工作:也称感化工作(如我国香港地区),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司法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严重违法人员(如吸毒者),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刑释或强制戒毒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使其消除违法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97.改变媒介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他们促使案主发生改变的媒介,同时又是实施改变的主要行动者。

98.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99.社区康复模式:在城乡社区水平基础上,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属,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社会生活及庭生活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100.职业咨询:面对“就业难”的困境,职业咨询成为职业康复的第一环节。残疾和障碍对残疾人的个体职业活动产生了影响和限制,走在求职道路最容易感到孤军奋战的孤独,残疾人的职业咨询就显得更加重要。在接案后针对每个残疾人自身特征和就业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