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社工这十年——用心陪伴,用爱书写

曲乐红 2022-10-08 10:13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专一行,这是我的工作理念;多走访,多了解,多协调,多帮助,这是我的工作原则;满足军休干部的需求,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这是我的工作目标。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新作为!我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踔厉奋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永不放松,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每一天,迎接每一次挑战……

我是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曲乐红,中共党员。2008年首批考取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2020年通过国家高级社会工作师笔试;首批参加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首批所在单位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首批获得“青岛和谐使者”和“齐鲁和谐使者”荣誉称号的社会工作师。现为青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标准化服务部中级社工师。先后发表社会工作专业学术论文、案例20余篇。2011年将社会工作方法引入支部建设,所负责的支部获得山东省先进离休退休干部支部;2011年被评为青岛建功女明星;2017年度获评中国百名社工人物。

遇见社会工作。2007年,我与社会工作结缘。那时青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八休养所是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我作为社工科负责人参与了此项工作。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我积极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实务督导培训班的学习,取得了全国社会工作初级督导证书。在实务督导培训过程中,结识了社工界众多大咖级人物,他们的教育和督导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深深地爱上了社会工作。记得陈安发老师讲了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主动学、主动做,蔚然老师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晚会让我知道成长的方式多种多样,还有我的督导刘老师认真地批改我的每一份文书资料,让我了解如何督导、怎么做好督导。这个学习过程让我深深的GET到社工专业服务的重要性,也将自身成长和工作需要进一步地结合起来。让我领悟到持续学、主动学的魅力,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等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些年持续参与了高级社工师技能、创伤性哀伤与干预、认知症整合照护培训、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等系列相关培训,考取了心理咨询技能证书,提升了自己的实务能力。掌握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处理各类复杂专业问题的方法。我在青岛市民政局社工处帮助工作期间,通过积极参与组织了青岛市社工日主题活动、社会工作系列培训及和谐使者的考察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图片1

践行社会工作。一是本着“事业发展,人才先行”的理念,牵头组建了由社会工作师为成员的社工科和志愿者团队。组织成立了院区独居老人互助组、宣讲服务组、心理咨询服务组、扶贫济困服务组等。定期组织成员举行交流活动。二是为推动民政标准化建设工作,结合青岛军休工作实际,梳理总结中心10多年来在军休服务机构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经验和工作模式,圆满完成《青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社会工作服务规范》起草工作并积极参与了《军休服务与管理规范》《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规范》等多个地方标准的撰写。三是与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青岛大学合作建立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带领和督导社工、军休干部志愿者及社工系实习生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四是采用了“支部+小组”的社会工作手法服务支部休干,满足休干需求。所写的论文刊登在《中国社会工作》第168期,为社工参与基层党建提供了新启示。积极参与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协助部队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在移交的军休干部中,有位从海南移交过来的休干身份证编码错误,需要更正,本应由原部队进行办理,但因驻地较远,又不熟悉情况,就主动提出协调办理,经过与部队及地方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及时为休干办理好身份证号码更改事宜。五是中心有位军休干部是1950年在抗美援朝的伟大号召下自愿参军,是位老功臣,一生为党做出了巨大贡献,休干老伴已去世多年,家中无子女,本人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我经常到家中走访,嘘寒问暖,逢年过节,还同中心领导一同去慰问,有时还专门为他做饭,军休干部非常感动。每逢重大节日发放节日慰问品时,都能将慰问品挨家挨户地送到每位军休干部手中;每逢休干部过生日,都能上门道贺并将生日费送到军休干部家里;只要我负责的军休干部生病、住院或家中有事,我都能及时探望,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很多军休干部将通讯录上第一个联系人的名字写的就是我,正是因为有这种把军休干部当亲人,一心一意为老干部服务的精神,一直得到了军休干部的广泛好评,正是因为军休干部的这种鼓励,让我始终坚信“爱出者爱返”,只要认真工作认真服务,服务对象是会有感受的!曾有一位军休干部说过:“党和国家需要你们这些有激情工作的人员,因为这是国家社会的希望,如果你们都没有激情工作了,国家会怎样?”每次想到这句话我就会眼眶湿润,以前还从未想过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工作会和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现在认真想想,的确如此,只有每位工作人员认真履职了,我们的中国梦才会实现。

创新社会工作。军休干部为国家奋斗了一生,都是有功之人,为他们搞好服务,使他们安度晚年,是每位军休社会工作者的责任。积极协调,排忧解难。一次值班,有两家军休干部因下水道漏水问题发生了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得知情况后我马上过去,认真倾听每位军休干部的想法和说法,帮他们分析事情的利弊,提出问题处理的建议和想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积极稳妥地处理了纠纷,使两家和好如初,受到好评。积极探索,创新服务。军休干部李老患有癌症心情低落、出现抑郁焦虑,为了帮助其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我把他们作为个案进行辅导,定期沟通,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不安的心情,让他们感受到心灵上的温暖,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军休干部王某罹患膀胱癌存活期不长,他不愿意医院中度过自己的余生,要求在自己家中养病。我链接社区医养结合资源,定期上门护理,同时积极运用“临终关怀”专业服务方法,缓解其精神压力,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支持,使病人心理得以安慰,生命受到尊重。部分军休干部或家属晚年丧亲,无法适应,我积极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和“哀伤辅导”专业理论和方法为其开展个案服务。针对丧亲家庭和家庭纠纷个案,运用理性情绪疗法通过定期电话询访、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其提供服务,舒缓他们的悲伤情绪,调节他们的家庭矛盾。适应需求,丰富活动。为提升军休干部的生活质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我积极为军休干部挖掘资源、构建平台,成立了各种小组,如:军休干部成长小组、兴趣小组、互助会小组等,并通过组织活动,让他们谈人生谈艺术谈生活,以此舒缓军休干部的心情,提高军休干部的生活品位,增进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为构建和谐军休中心做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社会工作。随着军休干部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腿脚不灵便了,病也越来越多了,有的生活困难,不能自理。针对军休干部工作中面临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工作带来的新要求,我认为需要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整合资源开展“桑榆晚霞”社工服务项目。以军休干部及其家庭需求为中心,以个案、小组、社区活动形式构建服务平台,开展了“用心开启快乐之门”、“心灵之桥”、 “快乐旋律”等专业服务活动。形成了“特色活动场所+特色小组活动”的社工服务模式。“特色活动场所”指的是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了军休社工服务站;“特色小组活动”,指的是根据休干需求组织的社工服务项目。该项目受益军休干部及其家属近300人次,参加了民政部优秀项目评选。

二是自主创新开展“流金岁月”社工服务项目。利用“助人自助”的理念,本着以人为本,创新军休服务,发挥军休干部主体作用的原则,根据军休干部的个性化需求,以 “专职社工+休干志愿者”的军休社工服务模式,开展了临终关怀个案、新闻读报小组活动;利用军休干部资源优势开展了“红色故事颂青岛”社区活动、“老少同乐共话六一”、“庆重阳 老少乐”活动,采用访谈记录、自己撰写等形式整理他们的经历和业绩,编撰成姊妹篇《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和《丰富多彩的军休生活》两本书。运用缅怀往事的疗法,与军休干部第24党支部一起编著《退休生活研讨文集》,服务军休干部达5000余人次,在社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专业服务被服务对象认同。

三是融入社区,探索“五社联动”机制。整合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资源,拓展服务内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军休服务社会化,不断推进服务管理工作向社会延伸,形成军休中心与社区共驻共建、互助合作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同时在担任青岛市汇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督导期间,有效地推进了和谐军休家园的建设。将社区心理咨询师和律师的资源引入军休中心,开展了“构建健康心理,安度幸福晚年”关爱高龄独居休干活动及“法律架起心灵之桥”——法律进军休援助活动。坚持互爱互助,社区互动,走出去,引进来,不但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调动了广大军休干部发挥余热,回报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休干志愿者利用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走入社区,服务社会。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专一行,这是我的工作理念;多走访,多了解,多协调,多帮助,这是我的工作原则;满足军休干部的需求,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这是我的工作目标。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新作为!我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踔厉奋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永不放松,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每一天,迎接每一次挑战……

作者: 青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曲乐红


  • 微博推荐